public:math:mathematical_analysis:chapter_2

第二章 实数

定义 1 满足以下四组条件的集 R实数集,它的元素叫实数,这些条件构成实数集的公理系统:

  • (I)加法公理: 确定了一个映射(加法运算) +:R×RR 使得对于 R 中任意二元 x,y 之序对 (x,y),有某元 x+yR 与之对应,称 x+yxy之和,同时映射满足以下条件:
    • 1+. 有中性元 0 存在(叫做加法零元),使得xRx+0=0+x=x
    • 2+. 每个元素 xR有元 xR , 叫做 x 的负元,使得x+(x)=(x)+x=0
    • 3+. 运算 + 是结合的,即 R 中任何 x,y,z) 满足条件x+(y+z)=(x+y)+z
    • 4+. 运算 + 是交换的,即 R 中任何 x,y 满足x+y=y+x
    • 拥有满足1+2+3+的一个运算的集,叫做;如果此运算为加法,那么称此加群;如果此运算是交换的,即满足4+,那么这个群叫交换群阿贝尔群(阿贝尔N.H.Abel(1802-1829) 挪威数学家)
  • (II)乘法公理:确定了一个映射(乘法运算):R×RR使得对于R 中任意二元 x,y 之序对 (x,y),有某元 xyR 与之对应,称 xyxy之积,并且满足以下条件:
    • 1. 存在中性元 1R0 (乘法的中性元叫单位元) 使得 xR,有x1=1x=x
    • 2. 每个元 xR0 有元 x1R0, 叫做 x 的逆元,满足xx1=x1x=1
    • 3. 运算 是结合的, 即 x,y,zR 满足 x(yz)=(xy)z
    • 4. 运算 是交换的,即 x,yR 满足xy=yx
  • (I,II) 加法与乘法的联系: 乘法对加法有分配性,即 x,y,zR, (x+y)z=xz+yz 如果集合定义了满足上面所有公理的两个运算(加法乘法),就称此集是一个 代数域 或简称
  • (III) 序公理R 的元素间有关系 , 即对 R 的元素 xy, 或满足 xy, 或不满足,同时应满足一下四个条件:
    • 0. xR(xx)
    • 1. (xy)(yx)(x=y)
    • 2. (xy)(yz)(xz)
    • 3. xRyR(xy)(yx)
    • R 中的关系 叫做不等关系
    • 如果某集合的某些元素之间满足公理 0,1,2 的关系,就称此集合为偏序集;如果又满足 3,即集合中任二元素可比较大小,则称此集合为线性序集
  • (I,III) R 中的加法与序关系的联系: 如果 x,y,zR 的元素, 那么(xy)(x+zy+z)
  • (II,III) R 中的乘法与序关系的联系: 如果 x,yR 的元素, 那么(0x)(0y)(0xy)
  • (IV) 完备(连续)公理: 如果 XYR 的非空子集,且具有性质:对于任何 xX,yY,有 xy,那么,存在 cR ,使对任何 xX,yYxcy
  • 加法公理的推论:(以下证明过程见书)
    • 实数集中有唯一的零元
    • 实数集中的每个元素有唯一的负元
    • 方程 a+x=bR 有唯一的解 x=b+(a)
  • 乘法公理的推论:
    • 实数集中有唯一的单位元1
    • 对于每个数 x0,有唯一的逆元 x1
    • 方程 ax=b,当 aR0时,有唯一的解 x=ba1
  • 加法与乘法联系的公理的推论:
    • 对于任何 xR, 有x0=0x=0
    • xy=0x=0)(y=0)
    • 对于任何 xR, 有x=(1)x
    • 对于任何 xR, 有(1)(x)=x
    • 对于任何 xR, 有(x)(x)=xx
  • 序公理的推论:
    • 对于任何 x,yR, 在x<y,x=y,x>y中,恰有一种关系成立
    • 对于任何 x,y,zR,有(x<y)(yz)(x<z)(xy)(y<z)(x<z)
  • 序与加法及乘法联系的公理的推论:
    • 对于任何 x,y,z,wR,有(x<y)(x+z)<(y+z)(0<x)(x<0)(xy)(zw)(x+zy+w)(xy)(z<w)(x+z<y+w)
    • 如果 x,y,zR,那么(0<x)(0<y)(0<xy)(x<0)(y<0)(0<xy)(x<0)(0<y)(xy<0)(x<y)(0<z)(xz<yz)(x<y)(z<0)(yz<xz)
    • 0<1
    • (0<x)(0<x1), 且(0<x)(x<y)(0<y1)(y1<x1)
  • 定义2: 设 XR 是一集合;如果存在一数 cR, 使一切 xX 都满足xc(cx), 就说集合 X上(下)有界集
  • 定义3: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的集合叫做有界集
  • 定义4: 对于 XR,aX, 如果xX(xa),则称 aX最大元极大元,(反之则是最小元极小元);形式写法为(a=maxX):=(aXxX(xa)),(a=minX):=(aXxX(ax)) maxX读作“X 的极大元”,有时也用 maxxXx 表示; 有界集不一定有极大元(极小元),比如 X={xR|0x<1} 有极小元0,但没有极大元。
  • 定义5: 集合 XR 的上界中的最小者,叫做 X上确界,写做 supXsupxXx,即(s=supX):=xX((xs)(s<sxX(s<x)))
  • 定义6: 与定义5类似,得到下确界概念,写做 infXinfxXx,即(i=infX):=xX((ix)(i<ixX(x<i)))
  • 引理(上确界原理) 实数集的任何非空有上界的子集有唯一的上确界
  • 引理 类似的,有 (X下有界)(!infX)
  • 自然数集的定义:
    • 定义1: 如果对于集合 XR 的每个数 xX, 同时有 x+1X,就称 X 为一个归纳集
    • 定义2: 包含数 1 的最小的归纳集,即含数 1 的一切归纳集之交,叫自然数集,用 N 表示,它的元素叫自然数
  • 数学归纳原理: 如果 E 是自然数集 N 的子集,1E,并且当 xE 时,x+1 也属于 E,那么 E=N, 即(EN)(1E)(xE(xE(x+1)E))E=N
  • 自然数的和与积是自然数
  • (nN)(n1)((n1)N)
  • 对于任何 nN, 集合 {xN|n<x} 有极小元,并且 min{xN|n<x}=n+1
  • (mN)(nN)(n<m)(n+1m)
  • (n+1)NN 中紧跟着 n 的一个自然数,亦即,当 nN 时,没有任何自然数 x 能满足条件 n<x<n+1
  • 如果 nNn1, 那么数 (n1)N,并且是紧挨着 n 之前的自然数.
  • 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子集有最小元
  • 定义3: 自然数集、自然数的相反数之集,与零的并集,叫做整数集,记作 Z.
  • 素数: 设 pN,p1, 如果 N 中除 1 和 p 之外,不再有因数,我们就把 p 叫做素数
  • 算术基本定理:每个自然数能唯一地(不计因数顺序的区别)表示成乘积的形式:n=p1p2pk 其中 p1,p2,,pk 都是素数
  • 互素数: 数 m,nZ 除 1,-1 之外没有公因数,则称 m,n 互素
  • 定义4: 形如 mn1 的数叫有理数,其中 m,nZ, 有理数记作 Q
  • 定义5: 不是有理数的实数叫无理数
  • 比如 2 是无理数,证明见书
  • 无理数集的势大于有理数集的势,而与实数之集的势相同。即几乎所有的实数都是无理数。
  • 无理数可分为代数无理数超越数。一个实数,如果它是某个有理系数(或等价得说成是整系数)代数方程a0xn+a1xn1++an1x+an=0 的根,就叫做代数数,反之,就叫超越数
  • 代数数集的势与有理数集的势相同
  • 超越数集的势与实数集的势相同
  • π 是超越数;
  • 希尔伯特1)第七问题: αβ 为超越数,其中 α 是个代数数 (α0)(α1),β 为代数无理数,例如 α=2,β=2, 即 22 为超越数
  • 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有界集中有最大元
  • 自然数集没有上界
  • 整数集的任何上有界非空子集有极大元
  • 自然数集的任何非空有界子集有极小元
  • 整数集既没有上界又没有下界
  • 阿基米德2)原理: 如果 h 是任意一个固定的正数,那么,对于任何实数 x,必能找到唯一的整数 k, 使得 (k1)hx<kh
  • 对于任意的正数 ε, 存在着自然数 n 使得 0<1n<ε
  • 如果 xR,x0,且对于任何 nNx<1n, 那么 x=0
  • 对于满足 a<b 的任意数 a,bR,存在有理数 rQ, 使得 a<r<b
  • 对于任何 xR,存在唯一的整数 kZ,使得 kx<k+1。那么这个数 k 叫做 x整数部分,记作[x]; {x}=x[x] 叫做 x小数部分,即 x=[x]+{x}, 且 {x}>0

a. 数轴与实数的对应

  • 开区间:]a,b[:={xR|a<x<b}
  • 闭区间:[a,b]:={xR|axb}
  • 含端点 b 的半开区间:]a,b]:={xR|a<xb}
  • 含端点 a 的半开区间:[a,b[:={xR|ax<b}
  • 定义6:开区间、闭区间、半开区间都叫做数区间或简称区间,确定区间的数叫做端点
  • 无界区间:无界集,例如:]a,+[:={xR|a<x}
  • 定义7:称含有 xR 的开区间为 x 的一个邻域
  • x绝对值,记作|x|:|x|={x,when x>0,0,when x=0,x,when x<0.
  • 定义8:称 |xy|x,yR 之间的距离。
  • 三角形不等式:|xy||xz|+|zy|; 由此也可推 |x+y||x|+|y|

b. 用逼近序列给出数

  • 本章节想解释一下近似计算的必然性与必要性
  • 定义9:设 x 是某个量的精确值,˜x 是该量的已知近似值,就把Δ(˜x):=|x˜x|,δ(˜x):=Δ(˜x)|˜x| 分别叫做近似值 ˜x绝对误差相对误差。当 ˜x=0 时,相对误差没有定义。
  • 命题(1):Δ(˜x+˜y):=|(x+y)(˜x+˜y)|Δ(˜x)+Δ(˜y)
  • 命题(2):Δ(˜x˜y):=|xy˜x˜y||˜x|Δ(˜y)+|˜y|Δ(˜x)+Δ(˜x)Δ(˜y)
  • 命题(3):设 y0,˜y0,δ(˜y)=Δ(˜y)|˜y|<1 那么 Δ(˜x˜y):=|xy˜x˜y||˜x|Δ(˜y)+|˜y|Δ(˜x)˜y211δ(˜y)
  • 相对误差的估计(1):δ(˜x+˜y)Δ(˜x)+Δ(˜y)|˜x+˜y| δ(˜x˜y)δ(˜x)+δ(˜y)+δ(˜x)δ(˜y) δ(˜x˜y)δ(˜x)+δ(˜y)1δ(˜y)
  • 当近似值足够好时,有 Δ(˜x)Δ(˜y)0,δ(˜x)δ(˜y)0,1δ(˜y)1, 所以可得以下简化形式(但不精确): Δ(˜x˜y)|˜x|Δ(˜y)+|˜y|Δ(˜x) Δ(˜x˜y)|˜x|Δ(˜y)+|˜y|Δ(˜x)˜y2 δ(˜x˜y)δ(˜x)+δ(˜y) δ(˜x˜y)δ(˜x)+δ(˜y)

c. 位置计数法

  • 引理:如果固定数 q>1,那么,对于任何正数 xR,必有唯一的整数 kZ,使得 qk1x<qk
  • 定义10:由引理可得 qpx<qp+1, 其中整数 p 叫做数 x 关于记数法的基 q 的阶或(当把 q 固定时)简称为数 x 的阶
  • 实数的 q 进位记数系统(具体看书的近似推导)
  • 定义1:以自然数为变量的函数 f:NX 叫做序列,完整说法为集合 X 中的元素序列
  • 定义2:设 X1,X2,,Xn, 是集合的序列,如果 X1X2Xn, 即 nN(XnXn+1), 那么,就说它是套列集
  • 引理:对于任何闭区间套 I1I2In, 存在一点 cR,属于这些闭区间的每一个。此外,如果对于任何 ε>0, 在序列中能找到闭区间 Ik,使其长 |Ik|<ε,那么 c 就是所有闭区间的唯一公共点
  • 有限覆盖引理又名 博雷尔-勒贝格3)原理
  • 定义 3:设 S={X} 是由一些集合 X 构成的集族。 如果 YXSX (即集合 Y 的每个元素 y, 至少含在集族 S 中的一个集合 X 中),就说 S 覆盖 集合 Y.
  • 引理:在覆盖一个闭区间的任何开区间族中,存在着覆盖这一闭区间的有限子族
  • 又名 波尔察诺-魏尔斯特拉斯4)原理
  • 定义 4:假如点 pR 的任何邻域都包含 XR 的一个无穷子集,就称点 pR 为集合 X极限点
  • 引理(波尔察诺-魏尔斯特拉斯) 每个无穷有限集至少有一个极限点
  • 定义 1: 如果集合 X 与自然数集 N 等势, 即 card X=card N,就称 X可数集
  • 命题 a): 可数集的无穷子集是可数集
  • 命题 b): 有限个或可数个可数集的并集是可数集
  • 推论 1): card Z=card N
  • 推论 2): card N2=card N,即可数集的直积也是可数集
  • 推论 3): card Q=card N,集有理数集是可数的
  • 推论 4): 代数数集是可数集
  • 定义 2: 实数集 R 也叫做数的连续统,而它的势叫做连续统的势
  • 定理(康托尔): card N<card R
  • 推论 1): QR 且无理数存在.
  • 推论 2): 因为代数数之集可数,所以存在超越数

1)
D.Hilbert 1862-1943 德国数学家,在1900年巴黎数学国际会议上总结提出了23个数学领域问题,叫做希尔伯特问题
2)
Archimedes, bce.287-212 天才希腊学者
3)
博雷尔 Borel 1871-1956, 勒贝格 A.Lebesgue 1875-1941, 法国数学家,函数论专家
4)
波尔察诺 B.Bolzano 1781-1848 捷克数学家与哲学家. 魏尔斯特拉斯 K.Weierstrass 1815-1897 德国数学家,关注数学分析的逻辑基础
  • public/math/mathematical_analysis/chapter_2.txt
  • 最后更改: 2024/06/02 17:14
  • oakfire